区域品牌国内研究现状

来源 :   江苏省质量与品牌公共服务平台

日期 :   2018-02-08

国内关于区域品牌的研究大约始于21世纪初。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温州小商品市场、广东专业镇的出现,我国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出现沿海各地,同时企业品牌以及名牌产品集聚在沿海等产业集群地区开始涌现,这些地区依靠区域名牌集群的整体形象与竞争力占领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使区域竞争优势凸现。在这种背景下,区域品牌的理论研究开始受到国内少数学者的关注,先后有零星的研究文章发表。 

  1、关于区域品牌内涵的研究 

    国内关于区域品牌的内涵也未形成统一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许基南(2002)提出区域品牌是一个地区向外界展现自身形象的载体。谢健等认为区域品牌主要取决于产业基础雄厚程度、行业核心竞争优势以及名牌产品的集中度。贾爱萍(2004)认为区域品牌是指在某行政区域内形成的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产品。熊明华认为区域品牌代表区域的“公共品牌标志”,被该区域内一群生产经营者所用,以区域内产业集聚为基础,形成一个稳定、持续、透明的竞争集合体。陈方方认为区域品牌是企业品牌在区域中的综合反映。陈明森认为,区域品牌是以某区域内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地理标志,该区域内产业或产品在行业内生产能力强、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高。郭克锋独辟蹊径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他把区域品牌看作消费者与区域生产者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通过对区域性品牌的价值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减少消费者的选择风险,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增加消费者的感知价值。而区域性品牌的知名度以及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提升。黄万林提出区域品牌是以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为内涵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生产能力、规模、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产品以及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商业价值的品牌。 

     2、关于区域品牌机理的研究

    喻卫斌认为产业的集聚促进区域内企业的相互竞争与共同协作,形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从而造成了区域品牌的自然形成。冯鑫明等认为区域品牌呈现了区域文化、产业政策、产业资源等有融合的结果。顾强等认为区域品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专业优势和差别优势。杨建梅等根据区域品牌生成机理不同划分为三种:一是拥有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二是掌握独特的技术和生产工艺;三是产业资源聚集。董雅丽等提出了“三明治模型”,认为区域品牌形成包含形成流程、辅助系统等两个要素。邵建平等认为区域品牌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地理和自然资源。马骑等认为区域产业的市场优势、产品优势以及政府政策支持性优势是区域品牌形成的主要因素。孙丽辉认为产业优势、区域文化、优势名牌群和政府政策等四个维度影响区域品牌的形成。陈玉清认为区域品牌的形成分为三个过程品牌创造、品牌地域化、地域品牌化。 

    国内学者的对区域品牌研究范围越来越广,跨度也越来越大。但就整体而言,对区域品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整。我国产业集群很多,指导这些产业集群形成相应的区域品牌发展模式、确认适宜培育主体及构建具体的指导性培育模型方面还不够充分。